叶辛的《蹉跎岁月》:知青文学的代表作
发布日期:2022-07-28
叶辛的《蹉跎岁月》:知青文学的代表作
来源网络:悦文天下
来源网络:悦文天下
我在中山公园旧书市场上看到一本八十年代出版的《蹉跎岁月》,虽然我家里我手中已经有了不止一套《蹉跎岁月》,但我还是不加迟疑的把书拿在手里,把钱付了。
之前的一段时间里,我买的《蹉跎岁月》是贵州出版社出版的丛书系列之一,这本书的文字检错(这个工作叫什么名字,我暂时忘了)能力不够,这本书当年我在乡下租书的时间段里看过,排版和检错字都做的不好,如果不是故事足够吸引人,我是不会看的,也不会买的。
我买这本书不是为了看这本质量不怎么样的书,我手里还有别的版本的书,我之所以买下这本书的原因,只是为了怀念当年在乡下租书看那段时间。
我把这本书送给了妹妹,希望她能好好看一看,能从这本书上得到一些有益的教诲。我很失望,她未必会听我说的话,有时间她就刷视频了,看书早已经是遥远的不能再遥远的事情了!
我手里还有一本当代文学名著普及版的《蹉跎岁月》,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,正因为是普及版的,和课本没什么区别,整本书除了文字就是文字,一张图都没有,而且版本也有些欠活泼。
这本书我只看了一部分,我说的是上册,下册根本没动过,原因是一天里事情太多,我早已没时间看这本篇幅太长、我自觉已经读透了的长篇小说。
我在乡下的那段时间里,喜欢看书,但是自己没有挣钱买书的本事,手里的书很是有限。平日里除了和朋友互换书看之外,就是看哥哥留下的书,还有父亲从单位里拿回来的报纸期刊,再无其他来源了。
我很幸运,那个夏天场部那边开了一家租书店,押金二十块钱,一个月三十块钱看书钱,我大喜过望,就赶紧去办了租书证。
当时我对《蹉跎岁月》没有任何印象,当时因为有押金的缘故,一下子可以拿五本书,贵州版的《蹉跎岁月》只是我暂时找不到最佳的五本组合才不得已拿上了这本书。
贵州版的这套书是上下两册,我对这个故事并不了解,而且里面排版和检错都做的很差劲儿,我都没怎么看好这套书,我都准备匆匆看完后,赶紧再去换书,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看几本书。
但是硬着头皮看了几页之后,我就感到书中的故事的吸引人,——我不说精彩,我说吸引人也是有原因的,作家的文字是极其朴实的,故事还是一贯性的和那个时代里所有的作家一个套路,都是用故事感染人的,里面励志的味道十分足。为了把励志的理念传达给读者,故事都是从一个年轻人一个意外的故事讲起,这个年轻人又是志趣与众不同的,热爱学习什么的,而且也很样样不如人,这样的写。因为作家内心的自卑使然,这样写也能打动读者的喜欢看传奇故事的心理,许多时候爱看书的读者都是有些自艾自怜的心态,书中的主人公的身份正好暗合了读者的身份,书中主人公的故事很容易被读者套在自己身上,于是书中主人公的一举一动就是读者非常关注的重点了,一本书看了开头就不会轻易放下了,许多时候,我抱着一本书看,父母都是很生气的,因为他们觉得我看书和他们的期盼大相径庭,父亲在一旁抱怨,母亲有的时候会拿着扫帚来打我……
这套书我是在我最理想的读书年纪看的,看的很深刻,看过一遍之后又看了一遍才送回去换书,所以,以后我只是买书,但没有再看,书中的具体情节我都记得,根据这些记忆,我现在还能据此说三道四,我觉得这本书被我读进心里了。
我现在觉得这本书就是一本励志小说,因为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光明的未来世界,这个世界没有出现,都是想象的,也是坚信的,这和励志成功学的套路大同小异吗?
一个年轻人,没有做成自己想要的模样,他的心里是很受挫折的,这个时候有一本让他鼓起勇气坚持自己的梦想的小说,你说他怎么会不爱看这本小说呢?
书中的故事,在脑子里回旋,自己也想有那么一个理想的传奇人生,在这种理想的鼓舞下,任何不满意的环境都可以忍受,期望会有一天,会有那个一个机会,能让自己功成名就,励志故事就是一味毒药,让人读了之后能让人忍受困苦,不屈不挠的努力拼搏,期望自己想有的那个结果终将到来,许多人都说不要被精神鸦片击溃,其实,人在不顺的环境下,没有人指导,励志故事就是溺水者自救的不二法宝!
现在我看了很多的书,而且有时间还做了比较,还做了总结,觉得那个时代的作家写的故事都是大同小异,都是给人以美好前景的大饼,最终,这块大饼能不能出现是一个未知命题,怎么说都有道理,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自己的理解,我的理解就是努力的结果一定会是最好的,那我就要努力拼搏,总会有阴云散去,太阳照射大地的一天!
呵呵,我是中毒不浅!
以前,我觉得《平凡的世界》是青年人必读书,现在我觉得《蹉跎岁月》也可以是这样的一本书,只是许多人都在推荐《平凡的世界》,而《蹉跎岁月》不为人所知罢了。
再一个就是,《蹉跎岁月》的辐射面有些窄,限制了它的影响力,他只是写了知青这一块群体,只是知青文学的代言人,写的再好,也只是知青文学作品中的一员,他不能让别的群体感受到那种一样药的汤,《蹉跎岁月》没有得茅盾文学奖,也说明了它的文学底蕴不够厚重,没有茅盾文学奖要求的史诗的标准,满足不了中国读书人的史诗情结,它也只能代表知青文学的成就之外再无其他作为!
很可惜!
当是时,写知青文学的作家有很多,但我觉得对比其他以知青题材为噱头的知青小说,叶辛是沉下去最难以自拔的作家,除了这本《蹉跎岁月》最能代表知青文学之外,他的其他小说也是知青文学味浓重的特色明显,——能写书,是有文化,但是也仅此而已,它的想法就定在这儿了,再也无法发展了,成为了中国人中最特殊的一类人,他们的谈吐让人很明显的看出他们是知青,他们想摆脱知青的标签也做不到,他们也只能带着这个标签一个人跳舞,从清晨到日暮!
叶辛写的《孽债》我也看了,他的其他小说我也看了,他一如既往地在知青文学里耕耘,多年未作任何改变,他的成就仅此而已,他不能像梁晓声那样再向前多走一步,这也是他的能力所致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