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青岁月——一杯酸甜苦辣的酒
发布日期:2022-07-28
四川知青罗青梅是1968年秋天来到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的,一同分到橄榄坝农场三分场的四川知青共十一人,六名男知青,五名女知青。五名女知青中,数罗青梅的年龄小,也数罗梅的个子矮。

罗青梅他们十一名四川知青临时住在了两间草棚里,草棚里的床铺都是用新砍来的木头和竹竿搭建的,睡在上面有一种潮湿阴凉的感觉。看看西双版纳的生活居住条件这么艰苦,好几名女知青都哭了。
别看罗青梅年龄小体格瘦弱,可她的意志很坚强,性格开朗乐观,她给父亲写信时,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,在信中告诉她父亲,说西双版纳的气候很好,青菜水果很充足,香蕉菠萝遍地都是,随便吃。
三分场五队的队长姓杨,汉族,是一位复员军人,当年四十岁。杨队长看罗青梅长得瘦弱,就像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,他担心罗青梅干不了重活,就安排她跟着一位大嫂和一位大婶到饭堂学习煮饭。
其实,当时做饭很简单,煮一锅红米饭或包谷饭,半盆炖茄子或包心菜,再熬一锅南瓜汤或青菜汤,菜汤里几乎看不到一个油花。每天吃饭时,知青们一人端着一碗饭,大家蹲在地上围着半盆菜就餐,虽然饭菜很简单,但大家都能吃饱。
罗青梅很快就学会了煮饭烧菜,像挑水背粮的力气活,罗青梅也都抢着干,一起做饭的那位大嫂和大婶都很喜欢罗青梅,都说她勤劳善良能吃苦,是一位好青年。
一个多月后,开工资的时候,罗青梅才知道,她的工资比其他知青少一块多钱,她去问队长,队长说在饭堂煮饭比上山开荒砍坝省力气,所以工资也少一点。知道了这个情况,罗青梅当即跟队长提出了要求,她说也要上山砍坝,不在饭堂煮饭了。就这样,体格瘦弱的罗青梅也跟着大家一起上山砍坝开荒去了
别看罗青梅体格瘦弱,可她干活不惜力气,一天下来手上就磨起了水泡,杨队长看着都心疼,可罗青梅不叫苦也不说累,她一天的劳动量比其他知青还多。别人一天挖三个树穴(栽种橡胶树的树坑),她能比别人多挖半个。看着十六岁的罗青梅不服输的样子,大家都自愧不如,杨队长号召大家都要向罗青梅学习。
转眼就到了1973年秋天,五年的时间似乎就在转眼,一转眼,罗青梅从一个瘦弱的小姑娘长成了一个大姑娘,她不光长高了长胖了,也长得越来越漂亮了,农场的好多小伙子都主动接近她,帮她干活,给她送好吃的,可罗青梅这个人脾气有点怪,也有人说她清高,她总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,让年轻小伙子们都望而却步。
后来才知道,罗青梅从小失去了母爱,是父亲一手把她带大,她的性格很坚韧也有些古怪,对于一些男生的拍马溜须,她不喜欢,甚至有些反感,在她心里,男人应该刚强威严,不应该和颜悦色唯唯诺诺。
罗青梅虽然性格坚强啥都不服输,可她也有弱点,她最怕的是草丛中的蚂蝗和蛇,看到蚂蟥蟥和蛇,罗青梅吓得腿都哆嗦。
一天中午收工下山的路上,一个叫林志杰的小伙子拿着一片树叶放到了罗青梅的后脖领子里面,大喊一声:“罗青梅,你脖子上有一条好大的蚂蝗。”这下不要紧,吓得罗青梅蹲在地上哇哇大哭,声音都变了,脸色也白了。
走在罗青梅身旁的杨勇(杨队长的儿子)一看罗青梅真害怕了,他一边安慰罗青梅说不要怕,根本没有蚂蝗,一边跑到往罗青梅脖子里放树叶的林志杰面前,上去就是一耳光,狠狠煽在了那人的脸上,并大声骂道:“以后谁敢作弄罗青梅,就是这样的下场。”
看杨勇一脸怒气,挨打的那位小伙子用手揉了揉自己的脸,没敢吱声,其他人也都没敢吱声。蹲在地上的罗青梅突然站起来,对杨勇喊道:“你咋真动手,看林志杰的脸,都被你打红了。”看罗青梅倒打一耙,杨勇没吱声,扛起自己的工具下山去了。
杨勇是队里出了名的犟种,天不怕地不怕,仗义执言爱抱打不平,但他从不欺负人,劳动也不偷懒,啥苦活累活都抢着干,知青们和农场的职工对他的评价都很高,大家也都尊重他。
自那以后,再也没人敢这样对罗青梅搞恶作剧了,大家都怕杨勇翻脸不认人。也是从那以后,四川来的这个冷美人深深爱上了杨队长的儿子杨勇。只是杨勇还没表态,他虽然处处都关心爱护罗青梅,可他对罗青梅并没有特别的表现。
1975年秋天,三分场五队新来了几名昆明的知青。那天半晌的时候,大家坐在地上休息,一名小伙子抓到了一条无毒的小青蛇,他拿着那条小蛇来到一名昆明知青身边,小声对他说:”你要是敢把这条小蛇放到罗青梅的脖子上,我请你吃午餐肉罐头。”那位昆明知青真的接过那条小蛇来到了罗青梅的身后,把那条小蛇搭在了罗青梅的肩膀上。
正在低头看书的罗青梅感觉到了肩膀上小蛇的蠕动,她转头一看见是一条蛇,吓得“妈呀”一声,昏倒在地上。
听到罗青梅的声音,杨勇和几名知青们都跑了过来,有人掐人中穴,有人掐合谷穴,昏迷的罗青梅没有任何反应。看事情危急,杨勇背起昏迷的罗青梅就往山下跑,几名知青紧随其后。
快跑到队部卫生所时,昏迷的罗青梅醒了,她趴在杨勇背上呜呜哭了起来。
弄清了事情的真相,杨勇很生气,他找到那个昆明知青,上去就是两拳,把那人打倒在地上。其实,那个昆明知青也害怕了,他根本不知道罗青梅怕蛇,更没想到一条小蛇差点闹出人命来。
那天下午收工后,罗青梅叫住杨勇,红着脸说:“你背了我,大家都看到了,别人会笑话我的,我以后咋办啊?”“你说咋办?”杨勇不好意思地用手挠了挠头。

罗青梅脸红了,她低着头说:“你娶我吧,这样就没人笑话我了。”“只要你们家都同意,我没意见。”杨勇的脸也红了,罗青梅说她是第一次看到杨勇脸红,也是第一次听到杨勇说话的声音那么小。
那年春节前,在同学们的一致反对声中,二十三岁的罗青梅嫁给了二十四岁的杨勇。结婚后,罗青梅才写信把自己结婚的事情告诉了她父亲。她父亲没回信,只给罗青梅寄来了三十块钱。收到她父亲寄来的钱,罗青梅哭了,自从来到了橄榄坝,七年的时间她就回过四川一次,七年的时间里,她一次也没给父亲寄过钱。
1977年春天,罗青梅生了一个女孩,取名杨妙红。百天后,杨勇一家三口去照相馆拍了全家福,除了结婚照,罗青梅那是第三次照相。从照相馆取回照片后,罗青梅给她父亲写了一封信,随信寄去一张照片。大约过了半个多月,罗青梅又收到了她父亲寄来的三十块钱。
杨妙红一岁半的时候,罗青梅带着自己的宝贝女儿回到了四川,看着面容憔悴的父亲,再看看乱糟糟的家,罗青梅跪在她父亲面前呜呜痛哭。看女儿哭了,罗青梅的爸爸也哭了,他哽咽着说:“只要你在云南好好的,不用挂念我,我一个人咋都能过。等过几年我退休了,就去云南看望你们。”
那次从四川返回西双版纳,罗青梅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父亲,一想到她父亲一个人不好好吃饭的情景,罗青梅心里就难受。她甚至有点后悔了,后悔不该和杨勇结婚,因为当时通过招工进城或办理病退返回原籍的知青已经大有人在,可自己在云南结婚有了孩子,她回家的难度就大多了。
到了1979年春天,知青回城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,当时和罗青梅一起到西双版纳的四川知青都陆续回城了,罗青梅也有回城的想法,可她到相关部门一打听才知道,在云南结婚成家的知青暂时没有回城的政策,也就是说,罗青梅想回四川也不允许。
得到了这个消息,罗青梅回家的愿望更强烈了,她满脑子里都是她父亲一个人在家吃凉饭的情景,她满脑子都是她父亲憔悴的面容,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,罗青梅都会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哭泣。
知道了妻子的心思,杨勇哽咽着对罗青梅说:“青梅,实在不行的话,咱俩就离婚吧,我不想天天看着你这样伤心难过。”“离婚了你咋办?娃儿咋办?我舍不得你们……”面对自己的丈夫和父亲,罗青梅真的是左右为难,她实在没办法选择。
1979年7月份,罗青梅病了,病得很严重,不吃不喝,一连昏睡了好几天。杨勇把罗青梅送到了县医院,给她挂了两天葡萄糖,罗青梅才好了一些。最后医生说罗青梅患的是心病,医院没有什么好办法,还是做患者的心理疏导吧。
从医院回来,杨勇哭着对罗青梅说:“青梅,你不要作贱自己,你想回四川,我答应,你不能天天不吃饭……”
半个月后,杨勇和罗青梅办理了离婚手续,罗青梅一个人回到了四川。回到四川后,罗青梅又大病一场,差点就不行了。回到四川虽然不用牵挂自己的父亲了,可她又开始牵挂自己的丈夫和女儿了。
1980年初夏,罗青梅以返城知青的身份被安置在服装厂做了一名缝纫工,后来升任车间主任。第一个月领到工资,罗青梅给杨妙红买了一套时尚的衣服,给杨勇做了一条裤子,还给杨妙红买了饼干糖果,一起寄到了西双版纳。她也多次给杨勇写信,可一直没收到杨勇的回信。
1984年秋天,罗青梅请假去了西双版纳,到了西双版纳才知道,杨勇两年前已经和当地的一个女人结婚了,并生下了一个男孩。当她见到自己的女儿杨妙红时,杨妙红远远躲着罗青梅,不叫妈妈,也不让她靠近。那次去西双版纳,罗青梅给女儿留下五十块钱,就匆匆返回了四川。前夫已经再婚,她在杨家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。
当年年末,罗青梅和她的一名初中同学结婚了,她那位同学丧偶,有一个儿子。婚后的生活不咸不淡,两个人也没什么共同语言,只能算是搭伙过日子。1999年夏天,罗青梅下岗了,下岗后她自谋职业在菜市场卖菜,卖菜的收入都贴补了家用。她丈夫的工资都用在了儿子身上,为了给丈夫的儿子操办婚礼,她家还拉下了饥荒。她自己的女儿结婚,是罗青梅的父亲拿出了五百块钱,罗青梅就寄给了杨勇五百块钱,算是给女儿的陪嫁,为了省车费,她没去参加女儿的婚礼。
2003年初冬,罗青梅办理了退休手续,没多久,她的父亲就去世了,罗青梅原本想等自己办理完退休手续,就把她父亲接到她家去生活,可她的父亲没有这个福气。料理完她父亲的后事,罗青梅在家休息了一个月,又到市场卖菜去了。2014年那年初冬,罗青梅的丈夫意外身亡,罗青梅只得到了两万元的赔偿金,其余的都被她丈夫的儿子拿走了。自从她丈夫去世后,她的继子再也没踩过她的门槛。

目前,71岁的罗青梅还是一个人生活在四川,她的身体也不是太好。她的女儿经常给她通电话,也经常给她寄钱寄物,女儿女婿并一再要求,让她去昆明和他们一起生活。只是罗青梅有些不好意思,她总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前夫和女儿。时隔这么多年,她还为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感到内疚和自责,她很后悔当年抛弃了女儿和丈夫,可惜的是世上什么都有卖的,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。
作者:草根作家